img_07

台灣各大垃圾廢棄處理中心介紹-葫洲里垃圾掩埋場

葫洲里垃圾掩埋場 (別名內湖垃圾山)
位於內湖區葫蘆洲基隆河右岸,掩埋廠佔地15.5公頃,垃圾堆置面積14.3公頃、體積約為429萬立方公尺。

葫洲里垃圾掩埋場原址位於基隆河旁的窪地,於1970年啟用,最初規劃使用至1975年。然而,由於當時台北市政府未能在原訂期滿後,找到新的垃圾掩埋場場地來代替,使得掩埋場一直持續使用下去。當時,掩埋場僅採用簡單的覆土倒棄法。填平後繼續堆積垃圾的結果,使得垃圾逐漸堆積成並產生惡臭,相關的環境問題於1980年起開始受到周邊居民及輿論的重視,並有了「垃圾山」的稱呼。自1983年起,因垃圾掩埋所產生的沼氣自燃造成多次大火,不但產生空氣汙染問題,也造成這座垃圾山多次坍方,影響工作人員之安全。因此,台北市政府決定新闢福德坑垃圾掩埋場,並於1985年新掩埋場啟用後關閉內湖垃圾山。

在掩埋場關閉後,其堆積之垃圾佔用基隆河行水區,嚴重影響基隆河生態。於是,1997年行政院要求台北市政府清除垃圾山位於行水區內的部分。台北市政府自2006年開始清除垃圾山,清出之垃圾區分為四類:可回收再利用、可燃垃圾、有毒事業廢棄物、廢土,於清理完畢後改設為公園。

如今,這裡已經是一座綠意盎然的公園。看著孩童在草皮上奔跑、遠眺七星山、近看河岸,實在很難想像,腳下之地曾經是一座無人敢接近的垃圾山。

img_08

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 (原福德坑垃圾掩埋場)
在1980年前後,台北市原本使用的掩埋場「葫洲里掩埋場」因產生嚴重的環境問題,引起了附近居民抗議。在抗爭之下,政府終於決定新建一座垃圾掩埋場,並於1983年選定木柵區富德里的土地做為新的垃圾掩埋場地點。福德坑垃圾掩埋場於1984年7月開始動工、1985年8月啟用。建廠當時計畫的使用年限為1993年,然而,與當初的葫洲里發生類似的問題─使用年限到了,卻還沒有完成新的垃圾掩埋場,這使得福德坑垃圾掩埋廠延後至1994年6月才停止使用,改由位於南港區的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取代。原廠於2004年改建為「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」。

山水綠生態公園 (原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)
於民國83年啟用,台北市政府啟用了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,其建廠主要原目的是要銜接福德坑垃圾掩埋場之處理工作。不過,近幾年來台北市的垃圾都盡可能做資源回收,不可回收的部分則完全由焚化爐處理,使得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在2010年達到「零掩埋」之目標。於是,民國100年起,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已不再掩埋垃圾,轉型為廢棄物暫置場,利用磁選機、破碎機、篩分機、粉碎機等機具,進行樹枝、巨大垃圾破碎、粉碎及彈簧床墊拆解、溝泥溝土篩分等回收再利用工作,如遇有天災則進行災害廢棄物分類物回收再利用作業。此外,部分場區也已改建為「山水綠生態公園」。